08:00
08:10
Aalt Dijkhuizen,荷兰农业食品支柱产业联盟主席,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前校长
08:25
08:55
10:30
对于包装食品公司来说,这是个艰难的时代。消费者逐渐把目光转向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更多新鲜的食品。这些都对速食的汤、谷物、碳酸饮料、薯片等等包装食品的销售量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极速变化的市场和经营环境,大企业内部创新速度似乎很难跟上。寻求外部创新或者联合创新似乎是不错的办法。
11:15
1.新的雀巢孵化器模式-探索白色空间(更多地介绍了幸善和肌猎品牌的创建过程)
2.超越产品创新(雀巢小AI)
3.传播和媒体创新(雀巢早餐活动)
江妮妮,大中华区首席营销官,雀巢中国有限公司
07:00
09:30
CEO论坛是一个定向邀请的高层闭门会议。在这个环节,我们不设置主题演讲嘉宾,而是为每个话题邀请3-5位行业意见领袖和快消品牌高层为话题分享嘉宾同时上台。现场每一位参与嘉宾可以结合自己对该话题的理解和思考向台上分享嘉宾自由提问,进而完成讨论。
1. 消费升级,“将来时”还是“正在进行时”?
经济增速放缓、贸易战、人民币贬值和股市震荡令全球政治家和商业领袖忧心忡忡,似乎中国的经济奇迹戛然止步,而困难期即将来临。但有趣的是,尽管近年来整体经济不容乐观,中国消费者的信心在过去几年保持了令人吃惊的强大韧性。消费者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挑剔,普遍性的市场增长时代逐渐走向尽头。消费形态正从购买产品到购买服务,从大众产品到高端商品转变。即便如此,我们始终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个国家的消费趋势,不论这个词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社会阶层差距增大后,需求开始分化。是的。对消费品公司来说,赢取中国市场将非常艰巨,然而一旦胜出,经济回报将是相当可观。那么,你的产品/品牌将如何在这样的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完成升级?
杨红春,董事长,良品铺子
范现国,董事长,今麦郎面品有限公司
2. 如何在新零售时代利用中国特有的营销生态进行颠覆性产品创新
在中国这个极具挑战的市场环境中,新的产品,新的零售模式,新的营销方式在不断进化迭代。品牌和零售商必须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地拥抱新零售。新零售的机会对于品牌来说就是重构人货场的组合,推动消费升级,重塑品牌的价值,实现增长。中国的消费者对于健康和安全的定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分享也给新品牌带来了崭露头角的机会,在个性化和高科技的赋能下,高价奢华和平价好货可以并行。场景化,智能化与即时化赋予零售的‘场’新的内涵和外延。我们认为新零售下品牌要通过“走心”的营销建立和消费者的连接,用更健康,更省心,更快乐的方式满足新消费时代的需求。用颜值激发兴趣,让产品自带流量,激发消费欲望:营造和品牌有密切关联的新使用和购买场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赋能的户外场景),提升转化。
3. 中国食品饮料品牌的出海之路怎么走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品牌的知晓度却低得惊人。2018全球最大的品牌管理顾问公司Interbrand评选出全球100强品牌中,华为成为中国唯一入选品牌。同时,中国的商学院也更强调企业管理的“硬”能力的培养,几乎没有诸如跨文化经济活动之类的“软”能力课程。西方的公司则正好相反,他们很早就进入了全球贸易,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种族从事经济活动,经过上百年的沉淀,这种文化“软能力”已经深植于他们的血液中。中国品牌国际化面临哪些障碍?这一次,我们不再需要字面上的答案。而是从实际问题出发,邀请勇敢出海的FB品牌企业家告诉我们他们是怎么解决实际问题的。
张西强,总裁,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
周晓农,中国区总裁,益普索
4. 10万亿农业市场的机会与挑战
这是一个让人心动的话题。但是我们还不打算在本次论坛中探讨诸如在火星上种土豆,如何将IOT(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活动以及量化用水的问题。让我们先来聊聊农业和品牌的事儿。先看一组数据:佳沛公司平均年产猕猴桃 30 多亿颗,销售至全球 53 个国家。2015 年时,该公司年销售额达 100 亿人民币,在全球猕猴桃市场中占比 33%。如今,这家公司无疑已成为全球猕猴桃领导品牌。为什么原产中国的猕猴桃在新西兰造就了百亿佳沛?除了佳沛的猕猴桃,为什么你无法脱口而出你最爱的草莓品牌呢?峰瑞资本说农产品形成品牌的 3 大关键点在于:品质稳定的规模化生产;流通便利;品类在需求端存在产品或渠道的升级空间。那么现在,我们的机会在哪里?挑战是什么?
Aalt Dijkhuizen,荷兰农业食品支柱产业联盟主席,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前校长
朱演铭,熙可集团首席执行官兼荷兰中心联合创始人
颜卫彬,董事会主席,澳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周力博士,董事会秘书,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
虞坚,大中华区总经理,凯度消费者指数
杨乾辉,中国区董事长,康师傅控股
许清流,董事长,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
朱洪波,总裁,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
Patrick Mannion,总经理,Innova Market Insights
崔伍迪,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雀巢-银鹭食品
陈宝金,总经理,JDE中国
龚武,总经理,上海艾兰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肖路,董事总经理,维利奥上海食品贸易公司
刘俊杰,大中华区总裁,康富
陈昱桦,总经理,DMK 中国
张春,总经理,欧力(上海)饮料有限公司
阳思培,首席运营官,熙可集团(全球)有限公司
陈树光,总裁,必斐艾食品有限公司
加藤 巧,总经理,上海江崎格力高食品有限公司
陈宏鑫,总裁,明一国际营养品集团有限公司
蔡默,总经理,杭州九阳豆业有限公司
蔡丕鹏,总经理,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
郑良平,市场总监,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
12:00
14:00
消费者需求和行为习惯快速变化为乳企业务带来了哪些影响?
中国乳制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在何处?
如何利用“科技赋值”实现全产业链的智能再造?
实现中国乳业全价值链升级的图景将如何?
14:35
· 目前,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仅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平均水平的15-30%。与此同时,蓬勃发展的数字化技术正在不断改写现有格局,重构行业价值链并催生出更多充满活力的中国企业。消费品牌与零售企业具体该怎么做?
· 怎样借力中国庞大的数字生态系统,或与数字行业巨头合作,或自行打造生态圈?
· 如何利用中国的海量数据资源,以数据分析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 企业内部怎样通过推进全面的、系统化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实现数字化运营?
15:15
中国尚未经历真正的创新革命,但变革的速度以及由谁主导变革,最终还是取决于中国企业和公司的行动。然而绝大多数公司部分基本能力不过才开始萌芽,它们面临的困难包括:缺乏了解客户真正需要的先进分析技术(而非仅依赖直觉)、不鼓励冒险的企业文化,以及缺乏发展新创意所不可或缺的内部合作。如何借鉴互联网及高科技公司提高组织灵活性和敏捷度从而实现有价值的创新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创新应该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培养冒险文化值得尝试么?如何奖励应对难题、决策有功的员工?
·跨部门的合作更像是一场部门间的博弈行动,如何通过建立小而敏捷的组织架构,加快决策及执行速度?
08:25
08:35
中国消费者对乳制品的摄入越来越关注,无论是质还是量上。Mintel报告称,在购买乳制品时,添加和减少类健康宣称都是消费者最愿意支付溢价的关键因素。但国内市场的保健功能食品制度不算完善,对照国内,其他国家(比如日本等)市场上关于功能性酸奶产品的制度相对完善且热潮始终持续。
·这些功能性食品发展策略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
·对消费人群的细分和深入研究如何实现精准定位?
·产品创新究竟怎么做?
尾﨑 悟,係长,产品研发部基础微生物学研究所,日本明治控股公司
10:00
11:00
张少辉,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陆伯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辉肽生命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12:00
14:00
中国酸奶市场的发展潜力有目共睹,欧睿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市场2017年的牛奶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而酸奶的销售额将上涨18%,达到1220亿元人民币。同时,中国酸奶市场创新不足、同质化及品类缺失的问题也显而易见。这样的背景下,饮用型酸奶逐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根据Innova Market Insights数据,2016-2017年中国饮用型酸奶市场大涨25%,发展迅速,而且清爽口味及便捷化也为其增色不少。第三种酸奶势力——饮用型酸奶正在崛起,市场环境如何?消费者接受度如何?新品研发从哪里入手?
08:50
09:00
“蛋白质”跟“健身塑性”是好搭档,“健身塑性”跟“水”是好搭档,在运动健身市场火爆的今天,蛋白质跟水组成的新搭档会受欢迎么?
张波,创始人兼总经理,北京海生泰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09:45
植物奶的饮用历史极为悠久,今年市场的火爆更有目共睹。根据Innova Market Insights数据统计,在过去的11-15年中,全球代乳产品中饮料新产品发布数量增长了6倍,2018年市场价值预计将达到163亿美元,国内豆奶销售额2017年更是增长42%。植物奶在消费者眼中的好感度随着消费者对于自然、简单、健康的偏爱和对动物产品替代品的兴趣日益增加,敏感的企业们也早已经观察到了新动向,纷纷加码植物奶行业。
植物蛋白饮料市场正在爆发,如何出奇制胜成为最大赢家?
10:20
10:30
虽然消费者对食物口味偏好的关注主要源于对放纵的追求;但近几年来,口感度已日益成为推动更健康、更可持续饮食习惯的有效杠杆,触及所有人群的消费者。本次主题将以整体的中国市场发展角度出发,讲述改善食品营养质量的最新进展并以甜度为例说明改制举措的益处,这将对中国行业内的核心发展有着重要关联。
Imad Farhat,全球口感创新平台副总裁,芬美意
11:10
精酿啤酒(Craft Beer),简直就是小资的代名词!相对于“工业啤酒”,精酿带来的“工艺啤酒”拥有更加精选的原料、认真的态度以及一些小创意,就和工匠精神一样,它倡导的是自由创造和无限的口感体验,适合拿来慢慢品味。我国精酿啤酒的消费增速近年来保持在40%以上,自带小众群体特性的它迅速成为了一种中产阶级时尚消费文化的象征,小众逻辑带来的是更有韧性的执着。
·精酿啤酒靠什么俘获消费者的心?
·如何顺利度过口味过渡期?
·什么来升级消费?
Jerome Pellaud,百威公司全球精酿事业部副总裁,ZX Ventures
Nicolas Morelli,百威公司亚太北区精酿事业部副总裁,ZX Ventures
08:45
话题价值:中国的地方政府大力开发绿色产业,但由于对水产业的认知不足,导致政策和营销方向不稳。典型的有长白山、五大连池和贵州铜仁。同时,国内瓶装水企业在开发以上三种水种时面临构建消费者认知的难题。地方政府需要政策指引,企业急需要参考成功案例。欧洲是很好的参考案例
Jean-Pierre Deffis,欧洲瓶装水联合会(EFBW)主席;达能水事业前总经理;法国瓶装水协会前主席
昆仑山的病毒营销和体育营销;康师傅主打文化营销,与天猫联手打造国货节开启品牌传播x通路开拓的跨界合作模式;统一爱夸定位“时尚”,以内容营销撬动品牌传播杠杆;农夫山泉的数字化营销由内而外,体现在内部培训和外部跨界两方面………
话题价值:传统矿泉水品牌亟待转型,如娃哈哈、雅客、农夫山泉、可口可乐,期待往中高端产品转型。但是消费者对这个价位产品的期待是什么样的呢?大中型矿泉水品牌采用高开高走的营销策略,费用高、效果难评估。新媒体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工具,矿泉水品牌应当如何利用这个工具省钱、提升效率,这是关键。矿泉水行业是不是也能玩社群营销和粉丝经济?答案是肯定的。但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玩法,这是由矿泉水的不同性质和不同使用场景决定的。
顾婷婷,创始人,考拉营销
—使用HPP技术在果汁行业中提高新鲜度并优化供应链效率
—介绍HPP和NFC果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差异
—对比HPP和NFC橙汁中维生素C的存留率
—当保质期延长至90-120天后,对产品规划、仓储、生产和物流所提供的优势
—HPP流程能够使用全球范围内的优质原料,最大程度保证了产品高端品质的传承性和一致性
—HPP流程能够实现“全球覆盖”–由于保质期被延长,因此HPP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出口新鲜饮品
—同样,由于保质期相对延长,HPP将有望开辟电商渠道
—HPP的成本优势能够最小化因产品过期而造成的损失
—HPP加工与新鲜压榨相比优化并简化了产品呈现方式与准备流程
薛镔,研发副总裁,熙可集团
—HPP如何锁住并保护原料的真实性?这一点塑造了我们战略合作伙伴的关键差异化因素和竞争优势
—HPP的食品安全优势
—消费者对HPP果汁的口味和质量的满意度与重复购买率
—熙可集团对HPP技术的10年投资
—与源自INVO达成战略合作,中国领先的果汁品牌能受益多少?
—与源自INVO达成战略合作,新鲜压榨果汁与快餐店供应链分别能受益多少?
薛镔,研发副总裁,熙可集团
—探索千禧一代的消费趋势,寻找天然与正宗的食品饮料
—消费者对HPP产品的认知逐渐提高,并影响到最终购买决策
—创新展示-HPP冷萃咖啡
—创新展示-HPP 荷兰牛奶
—创新展示-HPP汤羹
—创新展示-HPP酱料
—创新展示-HPP调味汁/酱汁
—创新展示-HPP水果茶
—创新展示-HPP坚果牛奶
8:50
9:00
Patrick Mannion,总经理,Innova Market Insights
9:45
被Z世代疯狂PICK的零食应该是什么样的?
-左手美味,好吃是快乐的源泉。
-右手健康,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啦。
零食,不仅仅要让眼睛和嘴巴吃饱,还能给健康和活力积分!酸奶夹心的巧克力,被益生菌巧克力包被的坚果仁,益生元夹心的饼干…你还想来点儿啥?
10:30
11:15
世界上终于有了第四种巧克力——“红宝石”!这是自1930年代白巧克力问世后,80 年来首个新巧克力品类。不负80年的等待,“红宝石”没有添加颜色,却自带迷人的粉;没有添加调味,却天然散发莓果香气。独特的风味和颜色带来十足的“少女心”,清甜果味和醇厚柔滑的融合带来前所未有的口感体验。
这样的“红宝石”会掀起怎样的风潮?
张家淇,中国区总经理,百乐嘉利宝
12:00
王镜钥,联合创始人,百草味
08:35
08:45
虞坚,大中华区总经理,凯度消费指数
09:30
这是一个奇怪的时代。
奢侈品消费跳跃式增长,平价购物方式也形成风潮。我们看到腰缠万贯的老板们经常在某平台购物,没钱的职场小白也是奢侈品店常客。过去的传统观念里,不同的“消费阶层”有着独特的消费渠道,而现在,这种“消费阶层”瓦解了。精明的购物者们既追求高品质的产品,又追求高性价比的产品。
麦肯锡消费趋势报告发布,消费者要么购买高端产品,要么购买低端产品,中端市场的品牌越来越不流行,“向上奢华,向下实惠”的趋势为何出现?未来发展?如何应对?
10:15
11:30
在流量红利逐渐耗尽的后电商时代,基于微信生态的社交电商所带来的裂变和爆发式增长,似乎正在掀起另一场逆袭。谈到社交媒体策略时,品牌通常有三种情况:1)已十分精通;2)避之不提;3)笨拙摸索并发布一些没有亮点的内容。然而不管是否对号入座,在这个“用户=流量=金钱”的电商领域,抓住用户的深度需求,获得精准的优质流量,才能占领制高点。品牌想要站在风口获得红利,需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用户是谁,他们需要什么内容?
我是谁,能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
我怎么做,电商流量要怎么获取?
12:15
08:50
09:00
好市多,2017年《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16;《2017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公布,Costco名列第68位。当所有的老板都在追求毛利不断增长,只有它家整天在想,如何可以少赚一点,今年毛利10%,明年能不能9.5%,后年9%就好。在它全球的连锁超市里,所有的商品的毛利不得超过14%。无理由不限时退换货,给顾客试吃的分量还必须足够大,想尽一切办法让顾客“占便宜”,商品极致的好,价格极致的低,服务大大超出预期,员工满意度还能直逼谷歌?电商的崛起对传统零售业造成巨大冲击的大环境下,Costco为何取得如此傲人佳绩?
09:45
消费品公司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如下关键障碍:
·中国幅员广阔,终端众多,数据采集费时、费力,缺乏第一时间的终端门店数据
·经销商/销售代表/第三方审计人员手工输入,缺乏对数据收集的客观性
·没有全面的、准确的数据去发现驱动业务增长的关键要素
·由于数据颗粒度不高,无法准确评估货架和陈列的合规性
·没有商店层面的数据去分析市场促销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缺乏洞察力,不知如何取悦消费者、经销商以及零售商
让我们看看Trax是如何帮助消费品公司第一时刻建立真相、赢在门店、决胜中国新零售的。
Trax是业界领先的专注于零售业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与数据分析的新锐公司,在德勤高科技高成长500强榜单中排名第25位增长最快的公司。Trax公司实现了店内更严谨的零售运营管理,通过Trax店内执行工具,市场评估服务和大数据科学,为客户提供基于竞争的深度洞察,以帮助到品牌商和零售商提升销售业绩。Trax为全球50多个国家超过175家顶级品牌和零售商提供店内零售运营服务,并帮助达成业绩提升。服务客户包括可口可乐、百威、喜力、帝亚吉欧、雀巢、汉高和青岛啤酒等。
王茜,大中华区总裁,Trax
10:15
11:00
11:40
虽然无论是从普及率、历史还是商品种类、服务功能,中国的自动贩卖机远远达不到日本这样的贩卖机大国的水平。但新的技术与支付方式确实在不断推动着中国的自动贩卖机行业向前进。如何引爆这个行业,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还需要思考。
08:30
08:40
Mark Dziersk,设计合伙人,麦肯锡
09:25
当纷繁有趣的小众社群不断兴起,贩卖生活方式这件事,早已不再只是无印良品的专利。除了星巴克烘焙工坊、喜茶“白日梦计划”、丧茶等特色门店打卡,具有极高辨识度的防弹咖啡、无酒精鸡尾酒、果味气泡水、蛋白棒等单品也渐渐融入了不同个性人群的生活当中,塑造着全新的生活方式。与传统大单品策略相比,这些新兴产品本身大多拥有完整一致的设计理念,从产品包装、线上互动、线下快闪都传达出由一而终的品牌理念和应用场景。都说零食饮料非刚需,可当它们被设计成你生活中非常渴望和不可或缺的存在,还不刚吗?
10:00
11:00
2016-2018不到三年时间内,中国本土设计新秀L3 Branding一跃成为大中华区唯一的可口可乐全球tier1一级创意供应商,先后承接并主导了蒙牛集团品牌和包装整体升级(含120亿大单品特仑苏的包装升级)、百草味品牌vi及全线包装升级、纯悦新品神纤水、芬达新包装及可口可乐改革开放40年纪念包装等项目,帮助中粮、雪碧、王老吉、美赞臣等国内外品牌打造新品,并连续获得2次pentawards国际包装设计大赛金奖,可谓达成了商业实效与艺术造诣间的平衡。L3创意总监李冠儒先生将带我们深入案例,解析:
1. 国际一线品牌如何顺应本土市场的变化进行视觉升级?
2. 占据大市场份额的本土品牌设计意识觉醒,但如何迎头赶上?
3. 设计如何帮助品牌深入人心、传承资产、颠覆体验?
李冠儒,创始人兼创意总监,L3 Branding
11:40
1. 经济可行的小批量生产将为多版本设计创造更多机会
2. 加码消费者互动,案例:可口昵称瓶,奥利奥涂鸦饼干盒等
3. 快速适应立法
4. 追踪与溯源
5. 设计的第N种可能
Victoria Pekarska,地区品牌创新主管,惠普
08:25
08:30
09:15
前提:智慧标签为食品包装成为物联网基站和消费者教育平台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但真正实现包装角色的升华需要品牌生产大量的优质内容来配合前端技术,并以正确的方式引导消费者,这对智慧标签的商业普及提出了巨大挑战。但是,我们为什么不想简单一点呢?英国第二大连锁超市品牌Sainsbury's提供了很好的实战经验。
案例:2017年下旬,Sainsbury's在全英611家门店的自有品牌火腿包装上启用了变色标签,在消费者拆包后,标签将根据火腿在不同时间及环境下的新鲜程度由黄色逐渐变成紫色,及时提示消费者在食物变质前把它吃掉。此举没有炫酷的营销目标加持,单纯为了减少食物浪费,而且不涉及所谓食品供应链的复杂管理或大量原创内容的嵌入。截至目前,Sainsbury's仍是大规模运用变色标签的唯一案例,简单的想法,何尝不新鲜。
10:00
10:30
彭冲,创始人,品赞设计
12:00
08:20
08:30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这个赛道受到资本市场空前关注,即便是曾经主要投资互联网的基金也纷纷成立消费基金,比如高榕资本、愉悦资本等。食品饮料是一个规模超级大的市场,目前有许多细分品类出现了市值千亿人民币左右的上市公司,例如茅台、五粮液、洋河、海天酱油、伊利、蒙牛、华润啤酒等,而目前中国消费市场、零售环境也在逐渐成熟,而成熟的过程会发生一些变化,不论是市场格局,还是消费习惯,在这些变化中会出现一些机会,从而会出现优秀的消费品品牌,尤其是在食品消费品端会出现一些优秀的品牌,如何在中国市场上发现有机会成为伟大食品饮料品牌的公司,这些公司可能出现在什么领域,如何在早期阶段就发现这些公司,以及这些公司?存在哪些特质?
闫怡勝,合伙人,IDG资本
09:15
VMG Partners 是⽬前美国市场上⽐较知名的两家消费品投资基⾦,主要投早期消费品品牌, VMG Partners 资了Bare、KIND、Spindrift 等品牌,KIND后来被玛氏收购。那么,早期消费品基⾦是如何捕捉优秀⻝品消费品品牌的?在这些品牌还在很早期的时候⼜是如何挖掘的?在投资之后如何扶持这些品牌成立?
Kara Cissell-Roell, 联合创始人, VMG Partners
10:00
11:15
Austin Kozman,全球对外创新研发部总监,百事可乐
12:00
08:50
09:00
11:00
2016年百威英博在收购SAB米勒之前,是从巴西一家区域型啤酒饮料公司美洲饮料公司发展起来,2004年美洲饮料与比利时英特布鲁合并成立英博啤酒,后又于2008年收购百威啤酒母公司安海斯-布希成立百威英博啤酒公司。3G资本旗下另一家公司卡夫亨氏是3G资本联合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2013年收购亨氏食品,亨氏食品又在2015年收购卡夫食品后合并而来.........
现在,我们来看另一组数据:2015年,中国企业跨境并购额占GDP的0.9%,而美国为1.3%,欧盟国家为2.0%。另外,美国企业和欧盟企业的投资金额(按美元计)分别是中国企业的2.4倍和3.2倍。尽管中国企业跨境投资仍处于初期阶段,但未来十年,境外投资额将会翻几番。增长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那么亮眼的数据。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完成率仅为67%。即便交易顺利完成,企业也常常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究其原因,中企欠缺并购后的整合能力,多数中国买家在交易达成后的投后管理能力有限,因此并购难以带来协同效应或真正的运营整合。在?型并购越来越常?的今天,如何做好并购后的运营与整合显得异常重要。
12:30
14:00
你吃的奥利奥饼干,百威啤酒,汉堡王,麦斯威尔咖啡,DQ冰淇淋,绿箭,怡口莲,太平饼干,王子饼干,趣多多,亨氏婴儿米粉等食物,都属于巴菲特和他的好朋友巴西首富雷曼。
Cristiane Correa,《3G资本帝国》作者,巴西知名商业管理和咨询顾问
15:00
根据市场调研咨询公司CB Insight的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进入食品饮料行业的投资者增加了两倍。比起风险投资机构、私募股权,从2014年起,食品饮料大公司更多地出现在了初创公司的投资者名单里。在中国,尽管针对食品饮料的创业正火热进行。但是相对于欧美市场,成熟食品公司对于初创品牌的战略投资或并购案例依旧凤毛麟角。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行业隐忧?可乐对乐纯的战略投资是否会让资方和初创企业看到一个更明媚的未来?